●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提供炒股配资开户
今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在历史的长河中,我援藏的半年经历,尽管是一段短暂的时光,却在我的职业生涯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迹。
2024年4月,按照最高人民检察院援藏工作部署和对口援助单位实际需求,福建省检察院选派我到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检察院开展为期6个月的援藏工作。
这次援藏对我而言,是一次难得的人生历练,从中体验到“缺氧不缺精神”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懂得什么是“不怕苦、能吃苦”,激励着我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砥砺前行,奋勇争先。
从东海之滨来到青藏高原,我刚踏上昌都的那些天,血压升高、头疼、整夜睡不着等一系列身体上的不适接踵而来。对于“高反”,尽管进藏前就有心理准备,但对年逾五旬的我来说,走一段20米长的斜坡,中间都得歇一会儿,确实超乎了想象。
在经历短暂的身体适应期后,我便全身心地投入一起重大刑事案件的专案组工作中。当时,案件仍处于紧张的侦查阶段,其涉及面之广、法律关系之复杂,使得侦查工作遭遇了诸多瓶颈。在这一关键时刻,检察机关适时介入引导公安机关侦查取证。我和专案组成员随即开启了“五加二”“白加黑”的工作模式,边吸氧边仔细审查厚厚的侦查卷宗。我们对几十张光盘中记录的海量财务资料进行系统梳理,并撰写了近万字的详尽阅卷笔录。
几天后,检警双方就案件疑难问题进行“会诊”,我与专案组成员共提出40余条引导侦查建议。在此前的阅卷中,我对此案哪些关键证据需要及时补强、哪些疑点需要排除、哪些法律关系需要厘清都做到了心中有数。因此,与侦查人员面对面沟通交流时,我就夯实证据链相关问题、补查证据应注意事项、避免减少取证瑕疵等进行详细说明。针对我们所提的侦查建议,公安机关迅速行动,补充侦查10余册证据材料,为该案顺利办理打下良好基础。
这是我进藏参与审查的第一起案件。回闽后,也一直关注此案进展。今年7月上旬,专案组成员告诉我,他们正在为出庭支持公诉做准备,这让我感到十分欣慰,仿佛又回到了与昌都检察同仁同甘苦、共奋斗的日日夜夜。
6个月时间如白驹过隙,我思索着能够多做些什么,并留下些什么。从我踏上这片神秘土地的第一天起,责任与思考便如影随形。我怀揣着30年检察生涯积淀的工作经验,期望将其转化为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不懈追求,让这些宝贵积累在这片检察事业的沃土中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作为昌都市检察院职务犯罪和经济犯罪检察部主任,我深知责任之重。无论是基层检察院的请示报告,还是部门内部案件讨论,无论案件规模大小、难易程度如何,我都坚持“每案必阅”原则。在高原之上阅卷办案,与我以往的工作体验大不相同。由于藏汉翻译时常因词义差异造成理解偏差,我需要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仔细辨析。
高原的天空更加蔚蓝,夜晚的星空璀璨夺目,美得让人心醉神迷。我无比珍惜在藏的每一天,然而,更多的夜晚,我都是在翻阅卷宗和材料中度过。我从“三个善于”的视角出发,力求准确把握案件性质,深刻理解法治精神,巧妙运用刑事政策,以期在指导基层办案或研究案件时,能够给出更为精准的意见,推动开展工作时有清晰的思路和可行的举措。
例如,在处理案件时,我会结合审查情况和当地风土人情,不仅提出具体处理意见,还会详细阐述“为什么这么做”的理由,以及如何准确适用法律。我通常会与承办人进行深入交流,将问题一项一项掰开揉碎进行讲解;秉持“小案不小办”的工作思路,避免同案不同判的情况发生,从治罪到治理的多个层面,与同事分享福建省检察机关的办案思路和方法,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精神提升办案水平。
2024年5月,卢涛(左三)和同事到基层检察院开展“一站式”帮带工作。
援藏的6个月里,工作不断向前推进。按照昌都市检察院统一部署,我与同事深入基层检察院开展“一站式传帮带”活动,为促进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攻坚克难;同时,扎实开展服务保障企业健康发展“三江行”、排查清理空壳公司等专项行动,积极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在此期间,我特别注重将福建检察机关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落地到昌都市检察院,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区域特点进行本土化改造,探索建立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知识产权与地理标志保护、府检联动等多项长效机制,让闽人智慧与“福建经验”在藏东检察这片热土上开花结果,为当地法治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2024年11月,最高检授予我“全国检察机关对口援助工作先进个人”的殊荣。如今,我回到福建已数月,但与昌都检察同仁共同奋斗的点点滴滴,那些结下的深厚情谊,仍不时地在我脑海中如电影般一幕幕闪现,这是我一生都难以忘怀的珍贵记忆。
我亲眼看见了毫无征兆的山体塌方,泥石流如猛兽般倾泻而下,瞬间吞噬了车辆,那惊险的一幕,至今回想起来仍让我心有余悸。然而,长期生活和工作在那里的检察干警,却从未因大自然难以预测的灾害和危险而止步不前,他们在艰险的环境中坚定不移,驰而不息。
我亲耳听闻当地检察干警下乡取证时,长途跋涉一整天穿梭于高山深谷之间,不顾舟车劳顿,等到牧民牛羊归圈、直到晚上十点才完成一份笔录。
我亲身经历了连续开庭四五天,从早到晚连轴转,最晚的一次甚至到凌晨两点才结束的特殊庭审。我也知道,西藏检察干警在高海拔地区同样会遭受“高反”的困扰,但他们对此习以为常,始终乐观向上,勇攀高峰,努力将公平正义更好更快地送到人民群众身边。
援藏6个月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付出,更多的是收获与感恩。我被他们身上的那种“老西藏”精神深深感动,他们的理想信念如高山般巍峨,为民情怀似海洋般辽阔。
汉藏一家亲,检察心连心。援藏岁月中的每一个瞬间,都将永远珍藏在我心中。我会始终铭记这段难忘的援藏经历,心怀感恩,永远做一名无愧于组织厚爱、无愧于雪域洗礼的检察人。
(讲述人:福建省检察院三级高级检察官卢涛)
(来源:检察日报·先锋周刊 整理:张仁平 郑恬恬)
阳美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